(资料图片)
【本文来自《现在我们已经不会用唯物主义和马列主义分析问题了吗?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所谓的育儿成本高这都只是表象。改开之前育儿成本不高?相对于那时的生活成本,育儿成本比现在还高。但是那时的人为什么肯生?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观念的问题。
那时候绝大部分人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。大部分人终其一生,其生活的圈子都是本乡本土。家里有什么事情,比如修房立屋,红白喜事,少不了需要乡亲们帮衬。
所以这种氛围之下,你就得合群,就得随大流。而且那时候传统观念还有很大的影响。那时候光棍和没有男丁的家庭说话都少点底气,和人吵架的时候别人一句“和尚”,“绝后”就会整得人无语凝噎。
现在脱离了小农经济模式,我出卖劳力或智力,获取财富,然后用自己的财富去购买我需要的服务。过去有事招人帮忙,别人还要掂量掂量你的人品,看看是不是和你很熟,或者你这个人平时肯不肯帮助别人,等等,而现在,厕所堵了,门锁坏了,只需一通电话,来给你服务的人不问你的来路,只是盯着你的钱包。
那时候一个生产队的人基本互相知根知底,一个大队的人只要聊起来就会豁然开朗:“喔,你原来是某某家的”。
现在呢,进门把门一关,躲进小屋成一统,别说一栋楼的人了,即便是一层楼的,如果非亲非故的话,最多也只是碰到了点个头,至于他姓甚名谁?在哪里上班?家里有几口人?等等完全没有兴趣去了解。
所以现在人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,我不想结婚,养孩子太累,我不想生孩子或者晚点生孩子,我碍着谁了?
要是在过去那个熟人社会,这样想的话真的会碍着别人。因为你离了那个熟人圈子就很难生存。所以就得去屈从迎合那个圈子的道德观念。
最后我觉得人口减少这个事还得顺其自然,与其花巨大成本去刺激人们的生育愿望,不如加大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,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,从繁琐的家务中解放出来,那时,自然就有闲心生育了。
标签:
